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 11-07关于申报竞技体育学院本科生科研计划项目的...
- 09-01山东体育学院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
- 09-01山东体育学院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
- 07-012023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 07-012023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德体兼备竞攀高峰——竞技体育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巡礼
学院简介
竞技体育学院前身为1993年成立的运动系,2014年改为运动一系,2016年运动一系和运动二系合并成立竞技体育学院,2017年竞技体育学院和体育教育学院合并成立竞技体育与体育教育学院。2022年1月,根据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竞技体育与体育教育学院划分为竞技体育学院和体育教育学院,新的竞技体育学院成立。
学院现有运动训练、体能训练2个本科专业,建有中国举重学院、中国橄榄球学院2个“国字号”特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是全国同类专业中招生规模最大、项目设置最齐全、竞技成绩最为突出的特色专业之一,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教授6人,副教授和高级教练2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人,运动健将19人,国际级裁判员3人、国家级裁判员10人,45岁以下教师比例为61.29%,双师型教师比例为83.64%。
竞技体育学院积极响应“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秉持学校“对接需求、协同创新、集聚特色”发展理念,逐步形成“以制度促规范、以专业铸品牌、以人才赋动力、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突出专业技能、丰富实践能力、锐意进取精神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一、坚持党的领导,精心做好顶层设计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建高水平双师型课程教学团队,加强课程内容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搭建校企、校政、校校实习实践基地等,实现党建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相互融合,推动学院党建工作走深走实。先后获得“2013-2016年度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先进集体”“2022年校级先进集体”“2023年校级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有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优秀党务工作者2人、优秀共产党员6人,学生党支部获评“山东高校党建工作样版支部”。
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
二、坚持“以本为本”,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打造一流本科专业
学院扎实推进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本为本”,落实“四个回归”,大力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运动训练专业自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以来,历经40余年建设与发展,先后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第一批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体能训练专业于2019年获批,2022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再上新台阶
学院深入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和优化,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广泛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科类核心课程,通过营造“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应用实践”三维一体学习环境,打造“课内+课外、理论+实践、观摩+实操”多元化知识场景,实施“价值引领-问题导向-能力培养”的三驱动教学安排,实现课程高质量发展。术科类核心课程,创新建构“三级分层递进”教学体系。根据任务的不同针对性的设置课堂教学目标,以任务为驱动,采用模块化教学,形成“技能卓越、教训融合”的课程特色。《运动训练学》《拳击专项》《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等三门课程先后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学院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依托学院校级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示范中心,现已形成以“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为思政目标,突出“顽强拼搏”“求真务实”“实干报国”等课程思政主题,“五维一体”课程思政建设模式。《运动训练学》获批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在全国第二、三届“智慧树杯”课程思政示范案例教学大赛中两次获得二等奖。
(三)强化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学院高度重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广泛开展教学观摩、教学比赛、定期开展教学点评、校院两级督导检查、专题辅导等活动,明确教学过程规范、强化教学质量意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有效提升育人水平。教师承担省级本科教学改革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育人项目6项,7人在省级教学比赛获奖,劳动教育教学案例入选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劳动教育典型教学案例。
学院开展各种教研活动
(四)营造人尽其才优良环境,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学院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不断优化。有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人、国家体育总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培养对象1人、山东体育学院最美教师2人,山东省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团队”1个,山东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委员会落户学院。
在科学研究方面,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2项,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6项,国家体育总局科普项目1项,发表SCI、S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8篇,出版专著、教材8部,获得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
学院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特长。近三年,20人次担任排球、网球、摔跤等项目国际A级竞赛裁判、技术代表。2022年第二十五届山东省运动会,10余名教师承担排球、摔跤、柔道、举重、拳击等比赛的裁判工作。3名教师带领日照市橄榄球队、击剑队、手球队获得8枚金牌,占日照市金牌总数的10%。2名教师带队参加2022年第十一届山东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2金8银最好成绩。
教师队伍在国内外大赛担任裁判员
(五)实践教学投入不断增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日渐凸显
学院不断加大教学实践平台的建设投入,更新实验设备,改善实验教学条件。通过科教融汇的思路,将教师的科研项目与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和实验实践项目。将基础实验与创新性实验内容更新,体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数字化体能训练实验室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实验室,竞技体育训练科学实验室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国际合作实验室,体能训练、评估与监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获批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与山东省内外的高水平体育俱乐部、体育运动学校、赛事公司、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大中小学等40家单位签署实习实践基地协议,通过“学校+政府+企业”多方协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依托日照校区“训科医教培”五位一体奥训基地的优势,在8支国家队赴校区备战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和巴黎奥运会时,组建多支科技服务团队,在积极助力奥运备战的同时,完成了学生的实习、实训和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工作,全面提升教师和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学院师生服务奥运战略
三、强化质量导向,全面提升保障能力
学院以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为目标,按照“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实质保主体责任,不断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院严格执行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形成了涵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评价、课程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学生学习过程监测、毕业生出口质量等全过程的院级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确保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运行。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目标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通过定期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反馈;严格按照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和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要求,建立了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机制,确保每一门课程都能有效进行质量管理、支撑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系统提升学院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
四、人才培养富有成效
(一)立德树人情况
学院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通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红色宣讲等活动构建政治理论学习与专业教育于一体、思想互动和学业促动相结合的育人体系,全面提升学生政治思想素养。学院入党积极分子比例达20%;30余名学生获评国家奖学金、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省级优秀毕业生、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每一届均有近30名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
(二)竞赛获奖情况
学院学生训练刻苦、运动技能卓越,在各级各类竞技体育比赛中奋力拼搏、争金夺银,为国家、山东、学校赢得了荣誉。学生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获得5金1银1铜,在广西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获得10金12银8铜;近三年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举办的各类比赛取得35金57银30铜;2023年、2024年连续承办全国英式15人制橄榄球锦标赛;橄榄球专项学生每年有近20人获得运动健将称号。
(三)创新创业情况
学院建立了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机制和运行模式,建有全校首家以“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为方向的日照市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学院与大创体育等10余家企业合作搭建创新创业育人平台,打造了《剂上新来》《守护泵能量·澎湃心动力》《山东斯坦普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项目,在近三年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赛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4项,校赛金奖13项、银奖12项、铜奖25项。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3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7项。
(四)服务社会实现价值
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在锻炼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展现青春担当。学院每年组织暑期“三下乡”“七彩假期”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在各类体育培训机构、乡镇广场、中小学校开展运动技能教学、训练竞赛指导和体质健康测试,既提升了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也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体育生活,提高了群众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参与度。参与日照市举办的各类体育赛事志愿服务任务,连续三年承接日照市“百校学生体质提升工程”项目,服务中小学校40余所,直接受益中小学生达7000余人次,帮服学校组建运动队39支。学院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团省委优秀服务基层实践项目”“国家体育总局2023年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优秀案例”“第五届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山东青年志愿者服务优秀组织”等表彰。
学生开展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五)学生就业与升学
学院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在85%以上,累计有51人考取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优秀毕业生代表
五、特色及创新做法
(一)打造“一心-两翼-三协同”于一体的党建育人品牌
学院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优化育人模式,全面提升育人时效。确立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双岗双责双推进”的思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着力构建“一心-两翼-三协同”模式,即“党建引领为核心,团学建设为抓手,训练竞赛、学风建设、第二课堂活动协同育人为路径”,不断探索、创新、丰富党建育人的内容和形式,切实推动学院党建工作走深走实,为学院教育教学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构建“课程-文化-赛事-实践”于一体的全链条育人模式
依托一流本科专业、一流本科课程、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示范中心、省级思政示范课程等,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芜存菁、知古鉴今,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把握历史规律、坚定文化自信。用好奥林匹克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体育精神等文化资源,弘扬体育道德风尚;依托奥运会、全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培养学生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的品德;通过参加竞赛、三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锤炼学生以知践行、以知促行的能力,使学生充分感悟中国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三)形成“需求引领-竞赛驱动-多方协同”于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学院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以及社会对于高水平专业体育人才的需求,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注重教学与科研、训练、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建构了以“专项竞技和竞赛指导”应用能力发展为基础,以“教学、训练、裁判、竞赛组织”于一体的职业素养培养为内容,以竞技比赛为驱动的“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同时,以“学院+行业+政府”协同培养为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达到强化实践教学的目的。
六、持续改进
(一)培养过程方面
优化实践教学基地布局,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校企协同、校外实习、模拟实训等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育人实效。加强学业预警和帮扶机制,帮助学生完成各阶段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资源利用方面
进一步推动线上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打造一批典型、优质的线上或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同时加强产教融合,整合行业企业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开发一批项目案例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学习资源。
(三)学生发展方面
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等特色学生工作,激发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比例和质量。继续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提高高质量就业比例,做好毕业生跟踪和反馈,为人才培养目标更加精准定位提供依据。
(四)质量保障方面
进一步提升和细化质量保障制度,做到所有教学环节全覆盖,尤其是在落实内外部评价机制方面,稳定、多渠道地收集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方的意见,主动发现问题,持续进行质量改进。